黄瘤病通常不需要手术,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控制病情。若皮损范围大、影响功能或反复发作,可能需要手术切除。
黄瘤病是脂质代谢异常导致的皮肤黄色瘤样沉积,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密切相关。早期表现为眼睑、关节伸侧等部位出现黄色或橙黄色丘疹或斑块,质地柔软且边界清晰。轻度患者可通过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非诺贝特胶囊调节血脂,配合低脂饮食和运动改善代谢。局部皮损可外用维A酸乳膏或糖皮质激素软膏促进消退。对于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纠正原发病。
当瘤体生长在易摩擦部位如手掌、足底导致疼痛溃烂,或瘤体直径超过3厘米影响外观及功能时,可考虑手术切除联合电灼止血。术后需定期监测血脂水平防止复发,同时控制血压血糖等代谢指标。特殊情况下如腱黄瘤压迫神经肌腱,需在切除后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患者应限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增加燕麦、深海鱼类等富含膳食纤维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脂质代谢。术后患者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创面撕裂,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形成。建议每3-6个月复查血脂四项和肝脏超声,长期管理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