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后发烧是常见的免疫反应,通常无需过度担心,可通过物理降温或药物缓解。发烧是疫苗激活免疫系统的正常表现,体温一般在38.5℃以下,持续时间不超过48小时。若体温过高或持续不退,需及时就医。
1、物理降温是处理疫苗后发烧的首选方法。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腋下和四肢,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保持室内通风,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过度包裹。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2、药物降温适用于体温超过38.5℃的情况。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和布洛芬如美林,按照说明书或医生建议的剂量使用。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引发瑞氏综合征。服药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
3、观察其他症状,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若孩子出现皮疹、呕吐、腹泻或精神萎靡等症状,可能与疫苗无关,需警惕其他疾病。手足口疫苗主要预防EV71型病毒,但其他病毒或细菌感染也可能引起类似症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4、预防措施可减少疫苗后不适反应的发生。接种前确保孩子身体健康,无发热、感染等急性疾病。接种后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休息。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家长需了解疫苗的常见反应,做好心理准备,避免过度焦虑。
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后发烧多为正常反应,通过物理降温、药物缓解和密切观察,通常可自行恢复。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家长应了解疫苗的常见反应,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