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拉肚子通常需要做粪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粪便培养、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腹部超声检查等。孩子拉肚子可能与饮食不当、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诊断孩子拉肚子的基础项目,通过观察粪便的颜色、性状以及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感染或炎症。若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细菌性肠炎;若发现脂肪滴,可能与消化不良有关。检查前家长需用清洁容器留取孩子新鲜粪便,避免混入尿液或杂质。
2、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帮助评估孩子拉肚子是否由全身性感染引起,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能辅助鉴别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常明显升高,而病毒感染可能表现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严重腹泻导致脱水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也可能异常,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粪便培养粪便培养能明确孩子拉肚子的具体病原体,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该检查对选择针对性抗生素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通常需要采集孩子腹泻后2小时内的新鲜粪便样本送检。若结果为阳性,家长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并注意餐具消毒和手部卫生,防止家庭内传播。
4、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适用于秋冬季腹泻的婴幼儿,通过快速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可明确是否为病毒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但易引起婴幼儿严重脱水,确诊后家长需重点关注孩子尿量、精神状态,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该检查需在孩子出现腹泻症状后48小时内采集样本,准确性较高。
5、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可排查孩子拉肚子是否由肠套叠、阑尾炎等急腹症引起,尤其适用于伴随腹痛、呕吐、血便等症状的患儿。超声能清晰显示肠壁厚度、肠管扩张情况及腹腔淋巴结状态,无辐射且操作简便。检查前需让孩子禁食4小时,家长可准备玩具安抚孩子配合检查。
孩子拉肚子期间家长需注意观察大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记录后供医生参考。饮食上可暂时给予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胃肠负担。注意腹部保暖,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防止红臀。若孩子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持续发热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遵医嘱补充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帮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