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全科
正常人在遇到焦虑不安的情况下,几乎都能很快地恢复正常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常感到焦虑、担忧和害怕。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情绪反应是正常的,不会造成身体和心理的损害,甚至有利于我们的生存。焦虑、担忧和害怕,作为应激或危险情况下出现的一种正常反应,仅在反应过分强烈或体验到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反应时,才可能产生危害。焦虑症与正常焦虑情绪反应不同:第一,它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第二,它是指向未来,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病人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第三,它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几周、几月甚至数年迁延难愈。最后焦虑症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同时伴多种躯体症状。焦虑、担忧和害怕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因为它们能促使我们作好应付应激或危险的准备。担忧、害怕和焦虑激发了一种激素(即肾上腺素)的释放,肾上腺素的分泌引起身体和心理的变化,能为我们战胜或逃离危险的情境提供有利的条件。但是应激反应成为慢性或反应过度强烈时,就会产生危害,出现各种问题。若应激的心理反应持续存在,可导致思维过度集中于忧虑的事情,以致人们总是认为事情槽糕极了,担心事情不可救了,他们常常采用消极的思维方式。在应激状态下,这种消极的思维方式会给身体的变化带来恶性循环,例如:“胸部感到疼痛肯定是得了心脏病!”“这种感觉无法忍受,我什么事都做不了了!”这些想法将使应激反应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延长了身体的不适感,从而导致了焦虑症的产生。专家分析:有时太坚强未必是好事。地震来势汹汹,突发灾难面前,有人采取逃避反应,避免再提到与灾难相关的事情,拒绝接受灾难现实,变得悲伤、木僵、抑郁、失眠。其实不论是悲伤还是恐惧,在信得过的人面前流眼泪,会让人感觉更踏实。权威医学研究证实:人类表达喜、怒、哀、乐情绪和情感,是通过大脑内部的神经递质将这些信号向大脑中枢神经传递,使其正常发号施令实现的。一旦神经递质的传递失去平衡,大脑中枢神经就无法控制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言行,使人体出现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障碍疾病。温馨提示:焦虑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战胜焦虑症的勇气,拿出自己的信心与勇气,好好的使自己成为坚强的人吧。随着疾病焦虑、恐惧的年轻化,该症侵扰范围已经越来越广,所以一定要提醒自己及您的家人朋友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