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通常14-30天开始形成骨痂,具体时间与骨折类型、部位及个体恢复能力有关。
骨折后骨痂形成是愈合的重要标志,其进程可分为纤维性骨痂和骨性骨痂两个阶段。四肢长骨骨折在血供良好的情况下,14-21天可见纤维性骨痂形成,21-30天逐渐钙化为骨性骨痂。儿童由于代谢旺盛,骨痂形成时间可能缩短至7-14天。老年人或患有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骨痂形成可能延迟至30-60天。血供较差的部位如股骨颈、腕舟骨等部位骨折,骨痂形成时间通常需要30-45天。粉碎性骨折或开放性骨折因损伤严重,骨痂形成时间比简单骨折延长10-15天。影响骨痂形成的因素包括固定稳定性、局部血液循环、营养状况等,蛋白质、钙、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延缓骨痂形成。
骨折后应保持患肢制动,遵医嘱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适当补充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蛋奶、含钙丰富的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有助于促进骨痂形成。避免吸烟饮酒,吸烟会显著延缓骨折愈合。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如超过预期时间仍未形成骨痂,需及时就医排除感染、固定失效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