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状态下血浆呈淡黄色或浅黄色,属于血液中无细胞成分的液体部分。
血浆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中胆红素的浓度。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分解代谢的产物,在健康人体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当血液经过离心分离后,上层淡黄色来自溶解状态的胆红素、胡萝卜素等色素成分。这种浅黄色透明液体约占全血体积的55%,含有水、蛋白质、电解质、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血浆颜色深浅存在个体差异,与饮水量、营养状况有关,但通常不会呈现鲜红、乳白或深褐色等异常色泽。
若发现血浆颜色异常如乳糜血、溶血后的红色或肝胆疾病导致的深黄色,可能提示高脂血症、溶血性贫血或黄疸等病理状态。长期脱水可能使血浆颜色加深,而大量饮水后可能更接近无色。血浆颜色观察需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单凭肉眼观察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保持每日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血浆渗透压和颜色。均衡饮食中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可支持血红蛋白正常代谢。避免高脂饮食可减少乳糜血发生概率。若体检发现血浆颜色异常或伴随乏力、皮肤黄染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肝功能、血脂等检测。采血前8-12小时保持空腹状态,可避免饮食因素干扰血浆颜色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