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扭伤后脚面肿胀通常由软组织损伤、毛细血管破裂、炎症反应、关节积液或骨折等原因引起。可能伴随疼痛、淤血、活动受限等症状。
1、软组织损伤脚踝扭伤时韧带或肌腱可能发生拉伤或撕裂,导致局部组织液渗出形成肿胀。轻度损伤可通过冰敷和弹性绷带加压处理,严重韧带断裂需使用支具固定,如踝关节支具配合双氯芬酸钠凝胶外用。
2、毛细血管破裂外力作用使皮下毛细血管网破裂出血,血液淤积在皮下形成肿胀和淤斑。急性期应抬高患肢并冷敷,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吸收,可配合迈之灵片改善微循环。
3、炎症反应损伤后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释放引发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导致组织间隙液体增多。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或氟比洛芬凝胶贴膏进行抗炎治疗。
4、关节积液踝关节滑膜受刺激分泌过量滑液,常见于合并关节囊损伤的情况。超声检查可明确积液量,少量积液可通过休息消退,大量积液需穿刺抽吸,必要时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
5、骨折严重扭伤可能伴随第五跖骨基底部或内外踝骨折,表现为剧烈肿胀和骨擦感。需拍摄X线片确诊,无移位骨折可用石膏固定,移位骨折需手术复位内固定,如使用钛合金接骨板螺钉。
扭伤初期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制动,48小时内避免热敷和按摩。肿胀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皮肤发紫、剧烈疼痛需及时就医。康复期可进行踝泵运动和平衡训练,穿戴护踝预防二次损伤,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