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一般无法完全恢复正常,但可通过科学干预控制度数增长或暂时性改善视力。近视主要与眼轴过长或角膜曲率过陡有关,成年后眼轴不可逆,但青少年可通过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等手段延缓进展。
近视度数稳定后,激光手术可矫正屈光状态。准分子激光手术通过切削角膜基质层改变屈光度,全飞秒手术则采用激光在角膜基质层制作微透镜取出。术后需严格避免揉眼、游泳等活动,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玻璃酸钠滴眼液缓解干眼症状。术后视力回退概率与用眼习惯直接相关,过度用眼可能导致角膜修复异常或再度近视。
青少年假性近视可通过改善用眼习惯恢复。持续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睫状肌痉挛,表现为暂时性视力下降,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松弛睫状肌后视力可提升。需每日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阳光刺激视网膜多巴胺分泌有助于抑制眼轴增长。读写时保持30厘米距离,每40分钟远眺5分钟,避免在摇晃车厢或黑暗环境用眼。
高度近视患者需重点防控并发症。600度以上近视可能引发视网膜裂孔、黄斑病变等,应每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如跳水、拳击等,减少视网膜脱落风险。出现闪光感、飞蚊症加重需立即就医,可能需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或玻璃体切割术。日常可补充叶黄素酯改善视网膜代谢,但无法缩短眼轴。
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是防控关键。3岁起应每半年检查眼轴、角膜曲率等参数,通过哺光仪等设备控制眼轴增速。已近视者需佩戴足矫眼镜,欠矫会加速度数增长。框架镜可选择离焦型镜片,接触镜优先考虑日抛型以减少感染风险。若发现调节功能异常,需进行视觉训练改善双眼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