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出现尿路感染可能对母婴健康产生影响,需及时干预。尿路感染可能由细菌上行感染、孕期生理变化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
1、细菌感染孕期激素变化导致泌尿系统松弛,细菌易逆行感染。可能与卫生习惯不良、饮水不足有关,表现为下腹坠胀或发热。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避免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2、子宫压迫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和输尿管,造成尿液滞留。这种生理性因素可能引发明显不适但无感染迹象时,可通过左侧卧位缓解,每日饮水保持2000毫升以上,适量食用蔓越莓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食物。
3、免疫力下降妊娠期免疫调节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伴随疲劳或腰酸症状时,需保证7-8小时睡眠,补充维生素C片剂增强抵抗力,必要时使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孕期安全药物。
4、糖尿病诱发妊娠期血糖升高可能促进细菌繁殖。若存在多饮多尿症状,需监测血糖并控制碳水摄入,医生可能开具呋喃妥因肠溶片联合胰岛素治疗,同时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
5、既往病史孕前存在慢性肾炎或结石者易复发感染。可能出现血尿或腰痛,需避免憋尿,使用头孢呋辛酯分散片控制炎症,分娩后需进行泌尿系统专项复查。
孕妇应每日更换棉质内裤并用温水清洗会阴,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出现发热或血尿立即就诊,治疗期间避免摄入辛辣食物及咖啡因饮品。建议每2-3小时排尿一次避免尿液滞留,睡眠时抬高臀部减轻子宫对输尿管压迫,定期产检时需主动告知医生排尿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