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中耳炎确实分为急性性和慢性性两种,其分类主要根据病程的长短和症状的严重程度。急性中耳炎通常病程较短,症状明显,及时治疗后大多可以痊愈。慢性中耳炎病程较长,症状反复,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
1、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多由感染引起,常见于儿童。病原体包括细菌和病毒,通过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进入中耳。急性期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内流脓等。治疗上,抗生素是首选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有效控制感染。同时,局部使用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缓解疼痛和炎症。保持耳朵清洁,避免进水也是重要措施。
2、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病程较长,常由急性期转化而来,或由于未彻底治疗导致。症状包括持续性的耳内流脓、听力下降、甚至耳鸣。慢性中耳炎治疗较为复杂,除了药物治疗,如抗菌滴耳液的使用,还需定期清理耳内积液。对于顽固性炎症,可能需手术干预,如鼓膜切开术,清除顽固性积液。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噪音刺激,避免耳部感染也至关重要。
3、预防与护理
预防中耳炎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及时的治疗。平时注意保暖,避免感冒诱发感染。儿童应定期耳部检查,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耳部不适时,切勿拖延就医。同时,保持耳部干燥,避免进水或异物进入,减少感染风险。饮食上,多摄入维生素和蛋白质,增强免疫力,抵抗病原体。适当轻缓的运动,如散步和瑜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耳部压力,提高康复效果。
中耳炎的急性和慢性分类,分别对应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急性期的及时治疗是防治慢性化的关键,而慢性期的长期护理和定期检查则是防止病情恶化的必要措施。日常生活中,维护良好的耳部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是预防中耳炎的重要途径。若出现耳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确保听力和耳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