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不一定是肝硬化晚期表现。上消化道出血可能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曲张静脉破裂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这类出血通常出血量大且凶猛,需紧急内镜下止血或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2、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40%-50%,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可通过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
3、急性胃黏膜病变:应激、酒精或药物等因素可导致胃黏膜急性糜烂出血。出血量相对较少,多数经抑酸治疗后可自行停止。
4、胃癌:肿瘤组织坏死侵蚀血管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常伴有消瘦、贫血等消耗症状。需通过胃镜取活检明确诊断。
5、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剧烈呕吐导致贲门黏膜纵向撕裂出血,出血量通常不大,多数可自愈。
肝硬化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应立即禁食并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日常需避免粗糙坚硬食物,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非肝硬化患者出现呕血或黑便时也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根据出血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均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变化,必要时输血补充血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