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时可以用温水浸湿的毛巾敷额头或腋下,但禁止使用冰毛巾或酒精擦拭。物理降温的正确方法主要有温水擦拭、保持环境通风、补充水分、监测体温变化、及时就医等。
1、温水擦拭将毛巾浸泡在32-34℃的温水中拧至半干,轻轻擦拭额头、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温水蒸发时可带走体表热量,且不会引起寒战反应。避免使用冰水或酒精,低温刺激可能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反而不利于散热。
2、保持通风调节室温至24-26℃,定时开窗保持空气流通。过热环境会阻碍散热,但需避免冷风直吹患者。可配合电扇摇头模式促进空气循环,同时注意为患者加盖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
3、补充水分每15-20分钟饮用50-100毫升温水或口服补液盐。发热时呼吸加快及出汗会导致体液流失,适当补充水分能预防脱水并促进代谢废物排出。可观察尿液颜色判断补水是否充足,淡黄色为理想状态。
4、体温监测每30分钟测量一次腋温并记录变化趋势。38.5℃以下可继续观察,超过38.5℃或持续发热超过48小时需就医。测量前需擦干腋窝汗水,电子体温计需等待提示音结束后再读取数值。
5、及时就医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皮疹、呕吐或发热超过40℃时需立即急诊。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发热更应警惕,可能提示肺炎、尿路感染或败血症等严重情况,需完善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
发热期间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流质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胃肠负担。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椰子水补充电解质。体温下降后可能出现大量出汗,需及时更换衣物防止受凉。若反复发热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排除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