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感染后通常2-4周出现急性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潜伏数年无症状。症状出现时间主要受病毒载量、免疫状态、是否接受治疗等因素影响。
1、急性期症状约50%-70%感染者在病毒侵入后2-4周出现发热、咽痛、皮疹等类流感表现,此时HIV病毒在体内快速复制,CD4+T淋巴细胞数量暂时性下降。急性期症状多持续1-2周自行缓解,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
2、无症状期急性期过后进入临床潜伏期,此阶段可持续2-10年不等。患者虽无显著不适,但病毒持续破坏免疫系统,CD4细胞计数缓慢下降。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持续性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窝处多见。
3、艾滋病期当CD4细胞低于200个/μL时进入发病期,典型表现为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下降超过10%,可能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隐球菌脑膜炎等。
4、快速进展者约5%-10%感染者会在感染后2-3年内快速进展至艾滋病期,多与病毒亚型、遗传因素有关。这类患者急性期症状往往更严重,病毒载量维持高水平,免疫系统受损速度显著加快。
5、长期不进展者极少数精英控制者感染后可不经治疗维持正常免疫状态超过10年,其体内病毒复制受到天然抑制。这类人群通常携带特定HLA基因型,病毒储存库规模较小。
建议高危行为后4周进行HIV抗体初筛,若结果为阴性需在12周后复检。确诊感染者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可使预期寿命接近常人。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生食及未灭菌乳制品。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