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可能由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胸痛、气短、心悸、乏力、头晕等症状。心肌缺血的危害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1、胸痛: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通常表现为压迫性、紧缩性或烧灼感,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下颌或背部。胸痛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2、气短: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肺部血液循环受阻,患者常感到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时更为明显。气短可能伴随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3、心悸:心肌缺血引起心脏电活动异常,患者可能感到心跳加速、心律不齐或心跳过缓。心悸常伴随焦虑、出汗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或意识丧失。
4、乏力:心肌缺血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全身组织器官缺氧,患者常感到疲劳、乏力,活动耐力下降。乏力可能伴随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
5、头晕:心肌缺血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患者可能感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头晕常在站立或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严重时可能出现晕厥或意识丧失。
心肌缺血的护理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体检等。饮食方面,建议低盐、低脂、低糖,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运动方面,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150分钟。护理方面,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