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中耳炎可通过抗真菌药物、局部清洁、耳道干燥、增强免疫及手术清创等方式治疗。真菌性中耳炎通常由耳道潮湿、免疫力低下、不当挖耳、滥用抗生素及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1、抗真菌药物:
真菌性中耳炎需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克霉唑滴耳液、硝酸咪康唑乳膏及制霉菌素溶液。这些药物能直接抑制或杀灭耳道内的真菌,使用前需由医生明确诊断并指导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
2、局部清洁:
清除耳道内真菌团块和分泌物是治疗关键。医生可能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或负压吸引清除病灶,操作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损伤鼓膜或引发继发感染。患者不可自行用棉签深掏耳道。
3、耳道干燥:
保持耳道干燥能抑制真菌繁殖。建议沐浴时佩戴防水耳塞,游泳后及时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外耳道。避免长期使用入耳式耳机或助听器,必要时可间断使用抗真菌粉剂保持耳道清爽。
4、增强免疫:
免疫力低下者需通过均衡饮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适当进行快走、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剂,减少真菌复发机会。
5、手术清创:
对于合并胆脂瘤或骨质破坏的顽固性病例,需行乳突根治术或鼓室成形术清除病变组织。术后需定期换药并配合抗真菌治疗,恢复期避免耳道进水或气压剧烈变化。
真菌性中耳炎患者日常应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寝具,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洗发产品。饮食上增加香菇、银耳等富含多糖类食物,限制高糖及发酵食品摄入。保持规律作息,控制室内湿度在50%左右,急性期暂停游泳、潜水等水上活动。若出现耳痛加剧、听力骤降或面瘫等症状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