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引发的血管炎症,严重时可能累及肾脏、关节、消化道等多个器官,导致肾功能损害、关节疼痛、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治疗需根据病情轻重采取药物控制、饮食调整及生活方式干预。
1、肾脏损害
过敏性紫癜可能引发
肾炎,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严重时发展为肾功能衰竭。早期发现可通过尿常规检查确诊。治疗上,轻症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控制炎症,重症患者需结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治疗。饮食上应限制高盐、高蛋白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2、关节疼痛
约75%的患者会出现关节症状,表现为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的肿胀和疼痛。这种症状通常为自限性,但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适当热敷有助于减轻不适。
3、消化道出血
过敏性紫癜可能累及消化道,引起腹痛、呕吐、便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肠套叠或穿孔。治疗上,轻症患者可通过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缓解症状,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必要时使用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4、皮肤紫癜
皮肤紫癜是过敏性紫癜的典型表现,多出现在下肢和臀部,呈对称性分布。虽然皮肤症状通常不严重,但需注意避免抓挠,防止感染。局部可使用温和的保湿霜缓解干燥,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减轻瘙痒。
过敏性紫癜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肾脏或消化道受累,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