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和眼白部分发黄的现象,常见于出生后2-3天,通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就医。
1、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表现为皮肤、眼白部分呈现黄色,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胸部、腹部和四肢。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1-2周内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则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食欲不振、嗜睡、哭声异常、尿液颜色深黄或大便颜色变浅等。
2、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胆红素代谢能力较弱,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
- 病理性黄疸:可能由母婴血型不合(如ABO溶血)、感染、胆道闭锁、遗传性代谢疾病等引起。
- 其他因素:早产、母乳喂养不足、分娩过程中受伤等也可能增加黄疸风险。
3、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 光疗:通过蓝光照射分解体内胆红素,是治疗黄疸的常用方法。
- 药物治疗:如使用苯巴比妥促进肝脏代谢功能,或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溶血性黄疸。
- 换血疗法:在严重溶血性黄疸或胆红素水平极高时使用。
- 母乳喂养调整: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出。
- 补充水分:适当补充水分,帮助胆红素代谢。
4、预防与护理建议
- 定期监测:新生儿出生后应定期检测胆红素水平,尤其是高危婴儿。
- 科学喂养:确保母乳喂养充足,避免脱水。
- 观察症状: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儿皮肤颜色、精神状态及排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现象,但病理性黄疸可能对婴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家长应了解黄疸的症状和原因,及时采取科学治疗和护理措施,确保婴儿健康成长。若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症状加重,务必尽快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