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典型急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粪便通常呈现黏液脓血便,伴有明显的腥臭味,可能伴随腹痛、发热等症状。治疗需及时就医,结合抗生素、补液及饮食调理。
1、粪便特征
急性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引起,主要影响肠道黏膜,导致炎症和溃疡。典型粪便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外观呈稀水样或糊状,带有黏液和血液,气味腥臭。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里急后重感(频繁便意但排便量少)。这些症状与肠道黏膜受损、炎症渗出及细菌毒素作用有关。
2、病因分析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主要包括:
- 环境因素:食用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是主要传播途径。
- 生理因素: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
- 病理因素:志贺菌侵入肠道后,释放毒素导致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
3、治疗方法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需综合用药和护理:
- 药物治疗:常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可有效杀灭志贺菌。
- 补液治疗:腹泻严重者需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防止脱水。
- 饮食调理:建议食用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4、预防措施
预防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关键在于:
- 饮食卫生:避免生食,确保食物充分加热,饮用煮沸的水。
- 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在进食前和如厕后。
- 环境清洁:定期消毒餐具和厨房用具,避免交叉感染。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肠道疾病,及时就医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通过药物治疗、补液支持和饮食调理,大多数患者可在1-2周内康复。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防护,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