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婴儿心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需要根据缺损的大小和症状决定治疗方案。轻度缺损可能自愈,中度或重度缺损需通过药物、手术或介入治疗进行干预。
1、轻度缺损
轻度心室间隔缺损的婴儿可能无明显症状,缺损较小的情况下,随着生长发育,缺损可能自行闭合。家长需定期带孩子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缺损变化。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
2、中度缺损
中度缺损可能导致婴儿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症状。医生可能会开具利尿剂、强心剂等药物,减轻心脏负担,改善症状。同时,需定期复查,观察缺损是否缩小。若症状加重或缺损未改善,需考虑手术治疗。
3、重度缺损
重度心室间隔缺损的婴儿通常症状明显,如严重呼吸困难、反复肺部感染、发育迟缓等。此时需尽早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开胸修补术和微创介入封堵术。开胸修补术适用于缺损较大或位置复杂的患儿,介入封堵术则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术后需密切监测心脏功能,避免感染,定期随访。
婴儿心室间隔缺损的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定期复查,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心脏功能。早期干预和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帮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