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可通过抗病毒药物、退热药物、局部用药等方式治疗,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1、抗病毒药物: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引起。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片口服,每次200mg,每日3次、阿昔洛韦片口服,每次200mg,每日5次和干扰素α肌注,每次300万单位,每日1次有助于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2、退热药物:手足口病患者常伴有发热症状。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每次5-10mg/kg,每6-8小时一次和对乙酰氨基酚片口服,每次500mg,每4-6小时一次可有效降低体温,缓解不适。
3、局部用药:口腔疱疹和皮肤疱疹是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每日3次,每次含漱30秒和炉甘石洗剂外涂,每日3-4次可减轻口腔疼痛和皮肤瘙痒,促进疱疹愈合。
4、补液治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脱水症状。口服补液盐ORS,每包溶解于250ml温水中,每日多次服用和静脉补液如生理盐水,根据脱水程度调整剂量有助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病情。
5、营养支持:手足口病患者因口腔疼痛可能影响进食。建议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果汁等,避免辛辣、酸性食物,保证营养摄入,促进康复。
手足口病的治疗需结合患者具体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用药。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保持室内通风,有助于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