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干燥性鼻炎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慢性干燥性鼻炎可能与长期粉尘刺激、维生素缺乏、内分泌紊乱、药物副作用、鼻腔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黏膜干燥、鼻痂增多、鼻腔灼热感等症状。
1、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液清洁鼻腔,有助于清除鼻痂和分泌物,保持鼻腔湿润。每日重复进行1-2次,水温控制在接近体温为宜。冲洗时可配合医用洗鼻器,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鼻黏膜损伤。鼻腔冲洗后可使用无菌棉签轻柔清理残留物。
2、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复方薄荷脑滴鼻液可润滑鼻黏膜,缓解干燥症状。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能减轻鼻腔炎症反应,改善黏膜充血。维生素AD胶丸口服有助于修复受损黏膜上皮。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药物过敏反应,不可长期依赖血管收缩类滴鼻剂。
3、物理治疗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鼻腔,常用雾化液含生理盐水、糜蛋白酶等成分。鼻腔射频治疗通过低温等离子技术促进黏膜修复。对于顽固性鼻出血可考虑鼻腔电凝止血,治疗后需保持鼻腔清洁预防感染。
4、中医调理中医认为该病多属肺肾阴虚证,可服用养阴清肺汤加减方剂。穴位贴敷选用迎香、印堂等穴位,配合黄芪、麦冬等中药材。耳穴压豆选取内鼻、肺等反射区,每周更换2次。饮食宜多食银耳、百合等滋阴润燥食材,忌辛辣燥热食物。
5、手术治疗对于鼻中隔偏曲合并干燥性鼻炎者,可考虑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适用于伴发下鼻甲肥大的顽固病例。术后需定期复查,使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3个月内避免用力擤鼻。所有手术方案需经专科医生评估后实施。
慢性干燥性鼻炎患者应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冬季使用加湿器时需每日换水。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避免接触粉尘及化学气体。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B族及必需脂肪酸,适量食用深海鱼、胡萝卜等食物。擤鼻动作要轻柔,发现鼻出血及时压迫止血。症状持续加重或反复鼻出血时,建议到耳鼻喉科进行鼻内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