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肌肉萎缩的病因不包括遗传因素,其主要原因涉及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外伤及病理因素。肌肉萎缩是一种肌肉体积和力量逐渐减少的病理现象,常见于长期卧床、神经损伤或慢性疾病患者。了解其病因有助于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1、环境因素
长期缺乏运动是导致肌肉萎缩的常见环境因素。久坐不动或长期卧床会使肌肉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导致肌纤维逐渐退化。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或办公室久坐人群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建议通过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或力量训练来预防。
2、生理因素
年龄增长是肌肉萎缩的重要生理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肌肉质量和力量自然下降,称为“肌少症”。激素水平变化如睾酮减少也会加速肌肉流失。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类,并结合抗阻训练,有助于延缓肌肉流失。
3、外伤
外伤如骨折或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当肢体长时间固定或神经信号传导受阻时,肌肉无法正常收缩,逐渐萎缩。例如,手臂骨折后若不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可能导致手臂肌肉萎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4、病理因素
某些疾病如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硬化症或癌症可能导致肌肉萎缩。这些疾病会影响神经或肌肉的正常功能,导致肌肉逐渐退化。例如,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因基因突变导致肌肉无法正常生长。治疗需结合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及物理治疗。
肌肉萎缩的病因复杂多样,但遗传因素并非其主要原因。通过了解环境、生理、外伤及病理因素的影响,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治疗。建议结合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及医学干预,延缓或改善肌肉萎缩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