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切除术后需注意饮食调整、创面护理、药物使用、活动限制和复查随访。主要有术后禁食、流质饮食过渡、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用药和定期胃镜复查。
1、术后禁食胃息肉切除后需禁食6-8小时,待麻醉完全消退后再进食。过早进食可能导致创面出血或误吸,尤其采用无痛胃镜者更需严格禁食。若术后出现呕血或黑便,应立即禁食并就医。
2、流质饮食过渡术后24小时内建议选择米汤、藕粉等无渣流食,2-3天后逐步过渡到稀粥、烂面条等半流质。避免辛辣刺激、过热过硬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机械摩擦。蛋白质可选用蒸蛋羹、豆浆等易消化形式补充。
3、避免剧烈运动切除后1周内禁止跑步、搬重物等增加腹压的活动,防止创面迟发性出血。建议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日常活动以慢走为主,术后2周经医生评估后方可恢复常规运动。
4、遵医嘱用药较大息肉切除后需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抑制胃酸,促进创面愈合。合并出血者可能需加用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胶囊。禁止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
5、定期胃镜复查术后6-12个月需复查胃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腺瘤性息肉患者应每年定期随访。多发息肉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缩短复查间隔。复查时需携带既往病理报告供医生对比评估。
胃息肉术后恢复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避免熬夜等加重胃肠负担的行为。饮食上可增加山药、猴头菇等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的食物,但需注意个体过敏情况。术后1个月内出现持续腹痛、呕血或发热等症状时,须立即返院检查。日常建议记录饮食与症状变化,复查时向医生详细反馈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