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后发烧通常可以服用退烧药,但需根据体温和症状严重程度决定。疫苗引起的发热多为低热且可自行消退,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明显不适,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热药物。需注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尤其是儿童接种疫苗后。
疫苗后发热是机体免疫应答的正常现象,通常持续1-2天。此时应多饮水、保持休息,通过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辅助退热。若选择药物退热,需严格按说明书间隔时间给药,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哺乳期妇女用药前应咨询避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少数情况下,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可能提示合并其他感染。此时需就医排查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等疾病,避免盲目使用退烧药掩盖病情。疫苗接种后出现皮疹、呕吐、意识模糊等严重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急诊处理。
疫苗接种后需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观察期间若出现异常哭闹、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无论是否发热均需立即就医。建议记录发热起止时间、最高温度及用药情况,便于复诊时向医生提供完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