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的症状主要有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移位、口臭、咀嚼无力等。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由菌斑微生物感染引起,可能伴随牙槽骨吸收和牙齿脱落。
1、牙龈红肿出血牙龈红肿出血是牙周炎早期典型表现,刷牙或咬硬物时易出现自发性出血。牙龈因炎症刺激呈现鲜红或暗红色肿胀,质地松软,失去正常粉红色韧性质地。这与牙龈炎症状相似,但牙周炎出血量更多且持续时间更长。日常可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控制菌斑。
2、牙周袋形成牙周袋深度超过3毫米即提示牙周组织破坏,探诊时可见龈沟液渗出。牙周袋内积聚大量牙菌斑和牙结石,导致袋壁溃疡并加速牙槽骨吸收。临床常用牙周探针测量袋深,X线片可显示垂直型或水平型骨吸收。基础治疗包括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严重者需牙周翻瓣手术。
3、牙齿松动移位随着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三分之一,牙齿出现病理性松动甚至移位。前牙可能出现扇形散开,后牙区形成食物嵌塞。松动度分为三度,二度以上松动需进行牙周夹板固定。骨吸收严重者需考虑引导骨组织再生术,配合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局部缓释药物。
4、持续性口臭牙周袋内厌氧菌代谢产生硫化氢等挥发性硫化物,导致特征性腐败性口臭。这种口臭无法通过普通漱口水消除,常伴有口腔异味和金属味。除机械清创外,可短期使用甲硝唑口颊片抑制厌氧菌,同时治疗伴发的舌苔增厚问题。
5、咀嚼功能下降晚期患者因牙齿支持组织丧失,出现咬合无力或咀嚼疼痛,可能继发颞下颌关节紊乱。冷热刺激敏感常见于根面暴露的牙齿。修复治疗前需先控制炎症,必要时采用牙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模式,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等生物相容性材料修复缺损。
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治,采用改良Bass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邻面。控制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戒烟限酒减少牙周刺激。出现牙龈出血两周不缓解应及时就诊,避免使用牙签等尖锐物刺激牙龈。妊娠期妇女更需加强牙周维护,预防妊娠期龈炎进展为牙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