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里奶水不足可通过调整哺乳方式、增加营养摄入、保持情绪稳定、适当按摩刺激、必要时药物辅助等方式改善。奶水不足通常由哺乳频率不足、营养缺乏、情绪焦虑、乳腺导管堵塞、激素水平异常等原因引起。
1、调整哺乳方式频繁有效哺乳是促进乳汁分泌的关键。新生儿每日哺乳次数应达到8-12次,每次哺乳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哺乳时确保婴儿正确含接乳头,采用交替哺乳法,即先排空一侧乳房再换另一侧。夜间哺乳不可忽视,因催乳素在夜间分泌更旺盛。哺乳后可用吸奶器排空残余乳汁,刺激乳腺持续分泌。
2、增加营养摄入每日需额外摄入500千卡热量,重点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禽蛋、豆制品。多食用鲫鱼汤、猪蹄汤等富含胶原蛋白的汤水,配合西蓝花、胡萝卜等深色蔬菜。适量进食核桃、芝麻等坚果类食物,其含有的亚麻酸可转化为DHA。注意补充水分,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低糖豆浆。
3、保持情绪稳定焦虑紧张会抑制催乳素分泌。可通过音乐疗法、正念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每天保证累计2小时午休。家人应主动分担育儿事务,避免产妇过度劳累。出现情绪低落时及时与伴侣沟通,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建立哺乳日记记录喂养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担忧。
4、适当按摩刺激哺乳前用温毛巾热敷乳房5分钟,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环形按摩。发现硬块时可用指腹轻柔打圈按压,配合橄榄油润滑避免皮肤损伤。穴位按摩可选择膻中穴、少泽穴等催乳穴位,每日3次每次5分钟。按摩后立即哺乳或使用吸奶器,促进乳汁排出。
5、药物辅助经中医辨证属气血虚弱者可遵医嘱服用通乳颗粒,成分含黄芪、当归等补益药材。对于乳腺导管堵塞可短期使用蒲公英颗粒辅助消炎。西药方面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应用甲氧氯普胺促进泌乳,但需注意其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所有药物使用均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服用。
哺乳期妇女应穿着宽松棉质哺乳内衣,避免压迫乳腺。每日进行15分钟扩胸运动改善血液循环,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乳酸堆积。注意观察婴儿尿量及体重增长情况,每周增长150-200克说明摄入充足。若尝试上述方法2周后仍无改善,需及时就诊排除垂体功能异常等病理因素。哺乳期间忌食韭菜、山楂等可能回奶的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正常泌乳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