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可通过腹痛、腹泻、发热、便血等症状判断,通常由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 腹痛肠炎患者常出现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可能与肠道黏膜炎症刺激有关。建议避免生冷食物,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药物缓解症状。
2. 腹泻每日排便超过3次且粪便稀薄是典型表现,严重时可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电解质,必要时使用诺氟沙星、小檗碱、口服补液盐等药物控制感染。
3. 发热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常伴随低热,体温多在38℃以下。物理降温无效时可考虑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退热药,但需排除其他感染灶。
4. 便血粪便中混有黏液或鲜血提示肠道黏膜损伤,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需完善肠镜检查,必要时使用美沙拉嗪、泼尼松、硫唑嘌呤等控制炎症。
出现持续48小时以上症状或伴随严重脱水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粪便检测等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