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主要分为寻常痤疮、聚合性痤疮、暴发性痤疮、药物性痤疮、新生儿痤疮五种类型。
1、寻常痤疮寻常痤疮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粉刺、炎性丘疹和脓疱。发病与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轻症可使用阿达帕林凝胶、过氧苯甲酰乳膏等外用药物,中重度需联合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或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日常需避免高糖高脂饮食,保持面部清洁。
2、聚合性痤疮聚合性痤疮属于重度痤疮,特征为深在性炎性结节、囊肿及窦道形成,常伴随瘢痕。发病与遗传因素、雄激素水平异常升高相关。治疗需长期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配合囊肿内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严重者需进行光动力疗法或手术引流,愈后易遗留萎缩性或增生性瘢痕。
3、暴发性痤疮暴发性痤疮起病急骤,表现为多发炎性结节伴全身症状如发热、关节痛。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异常反应有关。需系统使用泼尼松片控制炎症,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胶囊抗感染。急性期过后按常规痤疮方案治疗,需警惕可能伴发的骨髓抑制等全身并发症。
4、药物性痤疮药物性痤疮由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等药物诱发,皮损形态单一且分布广泛。停用致病药物是关键,可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消炎,严重者短期服用螺内酯片调节激素水平。需详细询问用药史以明确诱因,避免再次接触致痤疮药物。
5、新生儿痤疮新生儿痤疮发生在出生后2-3周,表现为面颊部红色丘疹和脓疱,与母体雄激素刺激有关。多数病例无须治疗可自行消退,严重者可外用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家长应注意避免挤压皮疹,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干燥,通常3个月内完全消退。
不同类型痤疮的治疗方案差异显著,建议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日常护理需注意温和清洁、避免过度去角质,选择无油配方的护肤品。饮食上限制乳制品和高升糖指数食物摄入,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若出现囊肿、结节等严重皮损或治疗无效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