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踮脚走路可能由生理性发育阶段、足部肌张力异常、跟腱短缩、脑瘫早期表现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表现评估。
1、生理性发育阶段多数婴幼儿在10-18个月学步期会出现短暂踮脚现象,与平衡能力发育不完善有关。家长可通过赤足行走训练帮助建立足底触觉,无须特殊干预。
2、足部肌张力异常小腿三头肌张力增高可能导致持续性踮脚,常伴随足内翻或外翻。建议家长每日进行跟腱牵拉按摩,若6个月未改善需就诊康复科。
3、跟腱短缩先天性跟腱挛缩会使足跟无法着地,通常表现为双侧对称性踮脚。可通过矫形支具配合物理治疗改善,严重者需跟腱延长术。
4、脑瘫早期表现单侧踮脚伴运动发育落后可能是痉挛型脑瘫征兆,与围产期脑损伤有关。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转诊儿科神经专科,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
日常可让婴儿多进行赤足爬行训练,避免使用学步车,定期监测步态变化,持续3个月以上踮脚或伴随其他异常时应尽早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