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感冒但发热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中暑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补充水分、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
1、病毒感染幼儿免疫系统未完善易受肠道病毒、疱疹病毒等侵袭,表现为突发高热但无鼻塞咳嗽,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2、细菌感染泌尿系统或血液系统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孤立性发热,家长需观察是否伴有排尿哭闹或精神萎靡,血常规确诊后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
3、免疫反应疫苗接种后48小时内可能出现低热反应,建议家长保持孩子衣物透气,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若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需排除疫苗过敏反应。
4、中暑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会导致核心体温升高,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补充口服补液盐,同时监测是否出现抽搐或意识障碍等热射病征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发热期间给予米汤、稀释果汁等流食,体温反复超过39摄氏度或伴有惊厥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