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细胞性胃肠炎通常无须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控制病情。当出现肠梗阻、穿孔或药物难以控制的严重并发症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以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胃和小肠。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体重下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肠壁水肿或增厚。糖皮质激素是首选治疗药物,如泼尼松片、布地奈德胶囊等,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对于激素依赖或耐药患者,可尝试使用孟鲁司特钠片、奥马珠单抗注射液等靶向药物。饮食管理需避免已知过敏原,推荐低脂、低纤维饮食,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要素饮食或肠内营养支持。
手术干预仅适用于极少数出现机械性肠梗阻、消化道穿孔或顽固性出血的患者。肠梗阻多由长期炎症导致肠腔狭窄引起,需通过肠段切除吻合术解除梗阻。消化道穿孔需紧急手术修补,术后仍需持续药物治疗控制基础疾病。术前需通过内镜和影像学评估病变范围,术后密切监测复发迹象。由于手术不能根治疾病本质,术后仍需长期随访和药物维持治疗。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胃肠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避免摄入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急性发作期建议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缓解期可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日常注意记录症状变化与饮食关联性,外出就餐时需谨慎选择菜品。若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呕吐不止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