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细菌性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抗生素治疗、补液支持、观察护理等方式处理。通常由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细菌感染引起。
1、物理降温体温低于38.5℃时建议温水擦浴、减少衣物,避免酒精擦拭或冰敷。家长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保持室内通风。
2、抗生素治疗细菌性发热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可能与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有关,常伴随咳嗽、尿频或腹泻症状。
3、补液支持家长需少量多次喂食温水、口服补液盐,观察尿量防止脱水。发热导致代谢加快时,可适当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
4、观察护理家长需记录发热时间、热型及伴随症状,若持续高热或出现嗜睡、抽搐需立即就医。细菌性脑膜炎等严重感染可能表现为颈强直、喷射性呕吐。
建议保持清淡饮食,可适量食用米粥、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活动,注意口腔及皮肤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