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用药后出血可能与药物刺激、宫颈炎症、创面愈合反应、宫颈病变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用药方式、抗感染治疗、局部止血、病理检查等方式处理。
1. 药物刺激部分栓剂或腐蚀性药物直接接触糜烂面可能引发出血。建议暂停用药并复查,医生可能更换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保妇康栓等温和剂型。
2. 宫颈炎症合并宫颈炎时血管脆性增加易出血。可能与病原体感染有关,常伴分泌物增多。需配合抗感染治疗,如口服阿奇霉素联合阴道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栓。
3. 创面愈合反应药物促进新生上皮覆盖过程中可能出现毛细血管渗血。通常出血量少,可观察2-3天,必要时使用云南白药粉局部压迫止血。
4. 宫颈病变不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病理性改变,可能与HPV持续感染有关。需行TCT及阴道镜活检明确诊断,根据结果选择电凝术或LEEP刀治疗。
用药期间避免性生活及盆浴,选择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出血持续超过一周或量多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