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萎缩通常从围绝经期开始,多在45-55岁之间逐渐发生,主要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生育史、慢性疾病等因素相关。
1、卵巢衰退自然绝经后卵巢停止排卵,雌激素分泌锐减导致子宫内膜变薄,肌层纤维化。可通过激素替代治疗缓解症状,如戊酸雌二醇片、结合雌激素片等。
2、雌激素缺乏长期低雌激素状态使子宫供血减少,体积缩小。可能伴随潮热盗汗,可遵医嘱使用替勃龙、雌二醇凝胶等药物。
3、生育因素多次妊娠分娩可能加速子宫韧带松弛,绝经后更易萎缩。盆底肌训练有助于延缓进程,严重者需手术修复。
4、慢性炎症慢性盆腔炎或子宫内膜结核等疾病可能导致病理性萎缩,常伴有异常出血。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建议定期妇科检查,适量补充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避免长期久坐以维持盆腔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