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性疼痛和感觉缺失,通常由肿瘤压迫、化疗药物毒性、手术损伤或放疗后神经纤维变性引起。
1. 自发性疼痛无外界刺激时出现的持续性灼烧样、电击样疼痛,可能与肿瘤浸润导致神经膜离子通道异常有关,可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钙通道调节剂联合阿片类药物控制。
2. 痛觉过敏对正常疼痛刺激反应过度增强,常见于紫杉醇等化疗药物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需调整化疗方案并配合度洛西汀等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3. 异常性疼痛非伤害性刺激如轻触引发剧烈疼痛,多因神经纤维脱髓鞘导致信号传导紊乱,局部神经阻滞联合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可能有效。
4. 感觉缺失疼痛区域伴随触觉、温度觉减退,提示存在神经结构破坏,需通过MRI评估肿瘤进展程度,严重时需行神经松解术或脊髓电刺激治疗。
建议采用多学科镇痛策略,定期评估疼痛程度变化,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避免冷热刺激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