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肠息肉通常由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
1、内镜下切除直径超过5毫米或有癌变倾向的息肉需内镜下切除,常用方法有高频电切术、黏膜切除术。术后可能出现轻微出血或腹痛,需禁食观察。
2、药物治疗炎症性息肉可能与慢性肠炎有关,表现为腹泻腹痛,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奥沙拉嗪等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控制炎症。
3、饮食调整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建议达到30克。高脂饮食可能刺激肠黏膜增生,增加息肉复发概率。
4、定期复查术后1年内需进行肠镜复查,腺瘤性息肉患者每3年需重复检查。多发息肉或家族史阳性者建议缩短复查间隔。
肠息肉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便秘,术后两周内禁止剧烈运动,出现便血或持续腹痛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