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推迟可能由宫寒、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宫寒常见症状包括小腹冷痛、经血色暗、畏寒肢冷等,可遵医嘱使用艾附暖宫丸、少腹逐瘀颗粒、温经汤等药物调理。
1. 宫寒宫寒多因受凉或体质虚寒导致,表现为经期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建议日常艾灸关元穴,避免生冷饮食,药物可选择艾附暖宫丸(温经散寒)、少腹逐瘀颗粒(活血化瘀)、温经汤(养血调经)。
2. 内分泌失调长期压力或作息紊乱可能影响激素分泌,伴随乳房胀痛、情绪波动,需调整作息并检测性激素六项,药物可用乌鸡白凤丸(调和气血)、益母草颗粒(促进经血排出)、黄体酮胶囊(补充孕激素)。
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常见月经稀发、体毛增多,需检查超声和激素水平,治疗包括二甲双胍(改善代谢)、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周期)、来曲唑(促排卵)。
4.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代谢减缓,伴随乏力、怕冷,需检测甲功五项,药物选择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中药可配合右归丸(温补肾阳)。
日常注意腹部保暖,适量饮用姜枣茶,经前一周避免剧烈运动,若推迟超过2个月或伴随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