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荨麻疹可能由昼夜节律变化、接触过敏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慢性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环境调整、压力管理、病因治疗等方式缓解。
1、昼夜节律变化夜间皮质醇水平下降,组胺释放增加导致皮肤血管扩张。建议保持卧室温度适宜,使用低敏床品,避免穿着紧身衣物。
2、接触过敏原尘螨、床单洗涤剂残留等夜间接触物可能诱发过敏反应。家长需每周用高温清洗床品,选择无香料洗涤剂,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
3、自主神经紊乱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可能加重瘙痒。可能与压力、焦虑等因素有关,表现为瘙痒伴心悸。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
4、慢性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慢性鼻窦炎可能诱发迟发性过敏反应。通常伴随消化道或呼吸道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可配合使用非索非那定、依巴斯汀、奥洛他定等药物。
发作期间避免搔抓,记录每日饮食与环境接触物,选择棉质宽松睡衣,若反复发作超过6周需排查系统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