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结石造成肝脏损伤主要与胆汁淤积、胆道感染、肝细胞坏死、胆汁性肝硬化等因素有关。胆管结石可通过药物溶石、内镜取石、手术切除、肝移植等方式治疗。
1、胆汁淤积结石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长期淤积会引发肝内胆管扩张。患者可能出现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可使用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丁二磺酸等药物促进胆汁排泄。
2、胆道感染结石嵌顿易诱发细菌感染,引发化脓性胆管炎。常伴随发热、寒战、右上腹痛,需使用头孢曲松、甲硝唑、哌拉西林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3、肝细胞坏死持续胆道高压会导致肝细胞缺血缺氧性坏死。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凝血功能障碍,需通过护肝治疗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等药物。
4、胆汁性肝硬化长期胆管梗阻可发展为不可逆的肝纤维化。晚期出现门静脉高压、腹水,需行胆肠吻合术或肝移植手术。
胆管结石患者应低脂饮食,避免酒精摄入,定期复查肝功能与腹部影像学检查,出现持续腹痛或黄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