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谷类食物有助于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矿物质等营养素,对维持胃肠功能、控制血糖和降低慢性病风险有积极作用。谷类食物的健康效益主要有提供能量、促进消化、调节血脂、增强免疫、预防贫血。
1、提供能量谷类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为大脑和肌肉活动提供即时能量。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含有慢消化淀粉,可延长饱腹感,避免血糖剧烈波动。长期适量摄入有助于维持基础代谢和体力活动需求。
2、促进消化全谷物中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减少便秘概率。燕麦、荞麦等含有的β-葡聚糖可促进益生菌增殖,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建议每日摄入50-150克全谷物,配合足量饮水以发挥最佳通便效果。
3、调节血脂燕麦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能与胆汁酸结合,促进胆固醇代谢,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玉米、小米含有的植物甾醇可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吸收。长期食用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潜在益处,但需配合低脂饮食。
4、增强免疫谷类胚芽部分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参与免疫细胞分化和抗体合成。藜麦、黑麦含有的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建议选择加工度低的谷物以保留更多活性成分,但麸质过敏者需避免小麦、大麦等。
5、预防贫血强化谷物是叶酸和铁的重要膳食来源,叶酸参与红细胞生成,铁元素是血红蛋白合成原料。荞麦、黑米含有的芦丁能促进铁吸收。缺铁性贫血高危人群可选择铁强化早餐谷物,但需与咖啡、茶间隔2小时食用以避免抑制吸收。
建议将全谷物作为主食基础,每日占主食总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优先选择燕麦片、糙米饭、全麦面包等低加工产品。注意搭配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过度烹煮导致营养素流失。胃肠功能较弱者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摄入,出现腹胀等不适时调整品种或加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