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负荷的工作可能会诱发心理疾病,长期高强度工作压力与心理疾病的发生有明确关联。
工作压力持续累积可能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进而引发焦虑障碍或抑郁状态。典型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睡眠障碍、注意力下降等症状,部分人群会出现心悸、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化反应。职业人群因长期加班、业绩考核等因素产生的慢性压力,可能改变前额叶皮层与杏仁核的功能连接,增加抑郁症发病概率。研究显示,每月加班超过80小时的人群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显著增高。
特殊职业如医护人员、程序员等高压岗位更易出现职业倦怠综合征,其特征性症状包括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成就感降低。轮班工作导致的昼夜节律紊乱会干扰褪黑素分泌,与双相情感障碍发病存在相关性。部分个案中,工作压力可能诱发急性应激障碍,出现惊恐发作或解离症状,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遭遇职场霸凌或重大项目失败后。
建议建立规律作息并保证每日7小时睡眠,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皮质醇水平。职场中可采用番茄工作法分割任务,每工作50分钟休息10分钟。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异常或躯体不适时,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企业应建立员工心理健康筛查机制,必要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