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蛋时需注意新鲜度、烹饪方式、食用量、过敏风险及特殊人群限制。鸡蛋富含优质蛋白和多种营养素,但不当食用可能引发胃肠不适或过敏反应。
1、新鲜度鸡蛋储存不当易滋生沙门氏菌,建议冷藏保存并检查蛋壳是否完整。新鲜鸡蛋蛋黄呈凸起状,蛋白黏稠度较高,散黄或异味需丢弃。购买时注意生产日期,常温下存放不宜超过15天。
2、烹饪方式完全加热可灭活致病菌,溏心蛋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水煮蛋营养保留较完整,高温煎炸会产生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避免用铝制容器蒸蛋,蛋羹建议沸水蒸制10分钟以上。
3、食用量健康人群每日1-2个为宜,过量可能加重肝肾代谢负担。健身增肌人群可酌情增加至3个,需相应减少其他肉类摄入。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控制在每周3-4个,优先选择蛋白部分。
4、过敏风险鸡蛋过敏常见于儿童,表现为荨麻疹或呼吸困难等症状。过敏体质者首次尝试应少量测试,接种疫苗前需确认是否含卵清蛋白。严重过敏者需避免含卵磷脂的加工食品。
5、特殊人群发热患者应暂时停食鸡蛋以免加重体温调节负担。胆结石急性发作期需严格限制蛋黄摄入。6月龄以上婴儿添加蛋黄应从1/4个开始逐步增量,蛋白建议1岁后引入。
建议将鸡蛋与其他食材搭配食用,如搭配西蓝花可提高铁吸收率。烹饪前彻底清洗蛋壳表面,接触生蛋液后及时洗手。老年人可选择易消化的蛋花汤形式,术后患者应遵医嘱调整摄入量。存放时避免与气味强烈的食物接触,打散后的蛋液须2小时内烹制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