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鱼过敏的症状主要有皮肤瘙痒、荨麻疹、胃肠不适、呼吸道症状和过敏性休克等。鱼过敏是免疫系统对鱼类蛋白质的异常反应,可能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或既往过敏史等因素引起。
1、皮肤瘙痒皮肤瘙痒是鱼过敏最常见的早期表现,通常在接触或食用鱼类后几分钟至两小时内出现。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局部或全身皮肤发红、灼热感,严重时伴随抓挠后皮肤破损。轻度瘙痒可通过冷敷缓解,若持续加重需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或地塞米松乳膏等抗过敏药物。
家长需注意儿童抓挠行为,避免继发感染。
2、荨麻疹荨麻疹表现为突发的红色风团伴剧烈瘙痒,可能与鱼类中的组胺释放有关。皮损可分布于面部、躯干或四肢,部分患者合并血管性水肿。急性发作时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口服依巴斯汀片或注射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若伴随喉头水肿需立即就医,避免窒息风险。
3、胃肠不适胃肠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因过敏原刺激消化道黏膜所致。儿童可能出现拒食或哭闹,家长需观察排便性状并补充电解质。症状较轻时可暂禁食观察,严重者需使用蒙脱石散止泻,或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持续呕吐需警惕脱水。
4、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咳嗽喘息等症状提示过敏累及呼吸道,严重时引发支气管痉挛。这类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病史,需立即远离过敏原并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出现呼吸急促或紫绀时,表明可能进展为过敏性哮喘,须急诊处理。
5、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鱼过敏最严重的终末期表现,表现为血压骤降、意识模糊甚至昏迷,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注射液抢救。此类患者多有严重过敏史,日常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就医后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静脉输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联合抗组胺药物。
确诊鱼过敏后应严格避免食用相关鱼类及加工食品,阅读食品标签警惕隐藏过敏原。日常饮食可选用鸡肉、牛肉等替代蛋白质来源,烹饪时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建议过敏体质者进行特异性IgE检测明确致敏鱼种,外出就餐时主动告知过敏史。儿童患者家长需与学校沟通制定应急预案,随身携带医疗警示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