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疟疾病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和咯血等症状。肺疟疾病是由疟原虫感染肺部引起的并发症,主要与疟原虫在肺部毛细血管内繁殖、炎症反应加剧等因素有关,可能伴随贫血、脾肿大等全身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1、发热肺疟疾病患者常出现周期性高热,体温可超过38.5摄氏度,发热时可能伴随寒战和出汗。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繁殖后释放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治疗需使用抗疟药物如双氢青蒿素片、磷酸氯喹片、蒿甲醚胶囊等,同时可配合物理降温。
2、咳嗽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色痰液,严重时可能出现血丝。疟原虫感染导致肺部毛细血管阻塞和炎症反应,刺激支气管黏膜引发咳嗽。治疗需在抗疟基础上使用镇咳药物如右美沙芬片,合并感染时需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
3、胸痛胸痛多为钝痛或刺痛感,深呼吸时加重。疟原虫在肺部繁殖导致肺组织缺血缺氧和胸膜刺激是主要原因。治疗需使用抗疟药物如青蒿琥酯片,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
4、呼吸困难患者可能出现气促、呼吸频率加快等症状,严重时出现端坐呼吸。疟原虫阻塞肺部微血管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主要原因。治疗需及时使用抗疟药物如磷酸伯氨喹片,缺氧明显时需吸氧治疗。
5、咯血咯血量通常较少,表现为痰中带血丝。疟原虫破坏肺部毛细血管导致出血是主要原因。治疗需使用抗疟药物如复方蒿甲醚片,咯血明显时可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片。
肺疟疾病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以易消化、高蛋白食物为主,如鸡蛋羹、鱼肉粥等。避免剧烈运动,监测体温变化,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防止疟原虫产生耐药性。康复后可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