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长期未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感染、肛门功能受损、癌变风险增加等后果,主要与感染扩散、瘢痕形成、反复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
1、慢性感染瘘管反复感染可能导致肛周脓肿,伴随红肿热痛症状。需手术切除瘘管,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肛门失禁长期炎症破坏肛门括约肌,可能出现排便控制障碍。需进行肛门功能锻炼,严重者需括约肌修复术,可配合乳果糖、蒙脱石散等药物调节排便。
3、瘢痕狭窄反复愈合形成纤维化瘢痕,导致肛门狭窄影响排便。需定期扩肛治疗,必要时行肛门成形术,可使用开塞露辅助通便。
4、癌变风险10年以上未愈肛瘘存在鳞状细胞癌变可能。需定期病理检查,确诊后需广泛切除配合放化疗,早期发现预后较好。
中老年肛瘘患者应避免久坐久站,保持肛周清洁干燥,出现分泌物增多或出血需及时复查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