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腹泻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继发感染、肠黏膜损伤等并发症。腹泻持续时间较长时,可能因体液大量流失导致水电解质失衡,严重时可能影响器官功能。
1、脱水腹泻时大量水分通过粪便排出,可能造成体内水分不足。轻度脱水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严重时可能出现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甚至血压下降。儿童和老年人对脱水更为敏感,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排尿情况,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溶液。
2、电解质紊乱腹泻伴随钠、钾、氯等电解质流失,可能引发低钾血症或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可能导致肌无力、心律失常,低钠血症可能引起头痛、嗜睡。可通过检测血清电解质水平判断,必要时需静脉补充电解质溶液。
3、营养不良长期腹泻影响营养吸收,可能导致体重下降、贫血、维生素缺乏。蛋白质和脂肪吸收障碍可能引发低蛋白血症,表现为水肿、免疫力下降。建议采用低脂易消化饮食,分次补充复合维生素制剂如维生素B族片剂。
4、继发感染持续腹泻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增加细菌或真菌感染风险。常见继发感染包括艰难梭菌感染、念珠菌性肠炎等,表现为发热、腹痛加重、黏液脓血便。确诊需进行粪便培养,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小檗碱片、蒙脱石散等药物治疗。
5、肠黏膜损伤长期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出现肠道通透性增加。临床表现为腹痛、便血,严重时可能诱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糜烂,治疗需结合病因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等黏膜保护剂。
腹泻持续2天以上或伴随高热、血便、意识改变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刺激食物,腹泻期间可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恢复期选择米粥、面条等低渣饮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婴幼儿腹泻家长需密切监测尿量和精神状态,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