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可能由饮食不规律、肥胖、胆汁淤积、胆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药物治疗、体外碎石、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1. 饮食不规律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或过度节食会破坏胆汁成分平衡,胆固醇过饱和析出形成结晶。建议定时定量进食,减少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摄入。
2. 肥胖代谢异常体脂过高导致胆固醇合成增加,胆汁酸分泌减少。需控制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增加有氧运动改善脂代谢。
3. 胆汁淤积可能与胆管狭窄、妊娠压迫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右上腹闷胀、餐后不适。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茴三硫片、胆舒胶囊等利胆药物。
4. 胆道感染多由大肠杆菌等病原体逆行感染导致,常伴随发热、黄疸。需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甲硝唑等抗感染治疗,反复发作者建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日常保持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适量进食核桃、生姜等具有利胆作用的食物,避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