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牙齿逐渐外凸可通过正畸治疗、手术矫正、改善口腔习惯、佩戴保持器、治疗基础疾病等方式干预。牙齿外凸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牙周疾病、牙齿缺失、颌骨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正畸治疗:
固定矫治器或隐形矫治器可有效调整牙齿排列。金属托槽、陶瓷托槽及透明牙套均能对牙齿施加持续温和的力量,使牙槽骨逐步改建。正畸治疗需持续1-3年,矫正后需长期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
2、手术矫正:
严重骨性龅牙需配合正颌手术。上颌骨截骨前移术或下颌骨矢状劈开术可调整颌骨位置,手术通常在正畸治疗结束后进行。术后需进行颌间固定和功能训练,恢复期约3-6个月。
3、改善口腔习惯:
长期口呼吸、吐舌习惯会加重牙齿前突。可通过唇肌训练、舌位练习纠正不良习惯。使用口呼吸贴或前庭盾有助于建立鼻腔呼吸模式,减少对牙列的压力。
4、佩戴保持器:
正畸治疗后需长期佩戴哈雷保持器或透明保持器。夜间佩戴可维持牙齿稳定位置,防止智齿萌出推挤前牙。保持器需定期更换,一般建议终身间断使用。
5、治疗基础疾病:
牙周炎会导致牙槽骨吸收,使牙齿移位。需进行龈下刮治控制炎症,必要时进行牙周植骨手术。缺失牙应及时修复,避免邻牙倾斜和对颌牙伸长。
日常需避免用牙开瓶盖、咬硬物等行为,减少牙齿受力。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有助于维持牙槽骨密度。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牙齿移位倾向,建议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并评估咬合状况。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可减轻颞下颌关节负担,睡眠时选择适当高度的枕头保持头颈自然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