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良性胃溃疡是指胃黏膜在炎症或损伤状态下形成的溃疡,通常由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引起,但尚未发展为恶性病变。其常见原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胃酸分泌过多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治疗需结合病因,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活动性良性胃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这种细菌会破坏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导致胃酸直接侵蚀胃壁。确诊后,医生通常会采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疗程一般为7-14天。
2、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NSAIDs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会抑制胃黏膜的保护性前列腺素合成,增加溃疡风险。对于必须使用NSAIDs的患者,建议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米索前列醇)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兰索拉唑),以减少胃酸对黏膜的损害。
3、胃酸分泌过多
胃酸分泌过多可能与遗传、压力或饮食习惯有关。治疗上,可使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埃索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食物)和酒精,有助于缓解症状。
4、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饮酒、熬夜和压力过大都会加重胃溃疡。改善生活方式是关键,建议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以减轻压力。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蔬菜)和易消化的蛋白质(如鸡蛋、鱼肉),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活动性良性胃溃疡虽然常见,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