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肺气肿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肺泡壁破坏、气体交换功能下降,导致呼吸困难。其核心特征是肺组织弹性减退,气体滞留,常见症状包括气短、咳嗽和喘息。肺气肿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生理因素及病理变化有关,治疗需结合药物、生活方式调整和康复训练。
1、遗传因素
部分肺气肿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尤其是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者。这种遗传缺陷导致肺组织更容易受到炎症和损伤,从而增加肺气肿的风险。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早期发现并干预。
2、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有害环境是肺气肿的主要诱因之一。吸烟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肺泡壁。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也会增加患病风险。减少吸烟、改善空气质量、佩戴防护设备是预防的关键。
3、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肺组织弹性自然下降,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肺气肿。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也可能引发肺气肿。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度运动、均衡饮食,有助于延缓肺功能衰退。
4、病理变化
肺气肿的病理基础是肺泡壁破坏和气道炎症。炎症导致肺泡壁变薄、破裂,形成大疱,影响气体交换。治疗上,常用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如沙美特罗)、抗炎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抗氧化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氧疗或手术治疗,如肺减容术或肺移植。
5、生活方式调整
肺气肿患者应注重饮食和运动。饮食上,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深色蔬菜、水果和坚果,有助于减轻炎症。运动方面,推荐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结合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可改善肺功能。
肺气肿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至关重要。通过药物、生活方式调整和康复训练,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和预防措施是减少发病风险的关键。